星期日, 7月 27, 2008

靜美午后見張愛玲

今天是2008年7月27日

今日,我遇見張愛玲。

是這樣的:

昨晚與第二次見面的朱天文和初安民一同在灣仔一家日本料理店吃魚生。

談到了張愛玲。當然也說到了宋淇先生。說到張愛玲的手跡,初說宋以朗(即宋淇的兒子)不好相見。先生一口就說,不會啊,我打給他,他還叫我到他家看張的書信呢。當然,當下兩人都有點不信的樣子,哪那麼容易,張愛玲小姐的東西就給看。

今天,約天文到北京道一號的29樓Aqua,看香港風景。我與女兒和天文三人。點了set brauch,有海鮮、魚生、和沙拉前菜;點了牛排、魚和Pasta,吃得好飽好飽。有人打電話來:說,約了,三點鐘,在宋先生的家門口見。



我還好整以暇的帶客人先逛逛連卡佛。輕鬆的上了車,到目的地。

那是老一區的老建築,進了去,看到綠蔭與前院。心情呢,開始變了。

主人應是靦腆並文雅的。一入門,三個年輕的學生在客廳埋頭做著資料。有一個好老好老的工人招呼著,老式的玻璃門外,看露台的盆栽綠意,裡頭擺設我彷彿回到了四十年前。我們一下被召到那年代去了。

主人帶著我們先到客廳書架看張的書,中文英文的。有些孤本還有透明的塑膠封著。

然後是一排的檔案夾。紅色,是張所寫給宋家的信。藍色,是宋的回信。全編了號,一份一份。在書中印刷的張愛玲的筆跡是熟的。但是啊,現在手摸著的是親筆的,(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最後一封是1995年2月,(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下署愛玲。(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而當宋先生拿著一個黑色的盒子,打開,裡頭有她的照片,最後一張我想是為了証件拍的,三張,不同的表情,只是細微的不同。但應是她對照集裡那拿著報紙的時期。是個老太太的樣。

她的她的她的.....我不由來的悲愴起來。為的是這樣的一日,我老早就熟了的與之私語對話的張愛玲,我以為只是盡了我做粉絲的義務:閱讀收集串連,引用我鍾愛的句子與那熟得幾乎以為自己也經歷的場景。並毫不羞慚的自認為張迷。在那一群粉絲團體中宛如謙卑的一員,並謹守一個距離不騷動我的偶像。

還不許自己是一個狂迷。因為那樣對偶像是一種困擾。

但我在那一刻才明白,做為一個粉絲,妳並不能控制的在親近那一刻,為之激動感觸.那所有理性退位,妳的偏執上場。

為著張愛玲小姐。並為著我長期付出著給張小姐的時間與精力。

那樣的照面。原來可以令人掉淚心酸,可以令人想著對她說幾句話,像個老好朋友似的。這樣二手廉價的卻真切無比的粉絲心意。

今日終於,也落在我頭上了。



那是非常幸福的感覺。無法取代的感覺。

那是所有張式再相逢時的複雜情感。關乎她所建構於文學的我其中幾個骨架並支撐到老到死的盟約。即便,我曾與之分手或暫別,但原來回不去並不是主要的感傷重點。感傷的緣因是我好像對著鏡子看到了自己。好像,所有的預言都成真,而所有的故事,早就寫在紙上。我們只是照著劇本說著愛著移動著。



那撞擊到我所失去的種種美好的記憶時光與我不能挽回的種種青春的年輪敍事。這一大部份,是張氏所給的,我不能否認:那無關愛玲。



主人慷慨的送了一本張1967年的英語版北地胭脂,一人一本。
我想在那十幾歲女兒的眼中那母親的失態,她或可以理解吧,只要她曾經在某次的閱讀得到感動,又在某一個作者的文本裡,獲取力量。那就要感謝,所有動人的書寫。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